前言
LG新能源作为驰名海外的“电芯王者”,生产的电芯做工严整,性能强悍,一直以来备受好评
。此外,LG对于电芯产品的体系化管理也十分先进,会结合材料体系、应用场景、市场需求、产品性能等众多要素进行批量生产及命名,然后分销到不同需求领域。
其精良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产品管理体系给电池厂商起到了较大的表率作用,而本期,我们将汇总LG的18650电芯,探讨LG18650产品的独特之处。
LG 18650 全系电芯汇总
电池交易网现将LG新能源推出的两款18650电芯整理成下表所示,该表详细展示LG18650 全系电芯的参数及特点。详情见下表:
我们收录的LG 18650电芯共2款,都属于动力型。两款产品相似度高,但在放电倍率和循环寿命上有所不同,后面我们将在单一电芯的介绍中细说。
我们制作了18650电芯的容量对比图,从图中可发现,容量较高的是INR18650MJ1,单体电芯容量为3500mAh。略低的是INR18650MH1,容量为3200mAh。
同样的,我们将LG 18650电芯内阻进行对比,两款电芯内阻是一样的,都是在40mΩ左右。
在循环次数上,INR18650MH1循环寿命达1000次,作为动力型电芯十分优秀,而INR18650M50LT则为400次。
下面我们看一下LG 18650的详细情况。
动力型
INR18650MJ1
LG INR18650MJ1是一款适用于消费电子、移动储能,电动工具的动力型型锂离子电芯,采用镍锰锂(INR)化学成分,详情见下文:
LG INR18650MJ1 电芯为圆柱体设计,采用绿色电芯套膜颜色,电芯一侧拥有喷码:
“INR18650MJ1 (型号)、 GC047B163N1(出厂编码)及‘+,-’正负极标识”。
LG INR18650MJ1,标称电压3.635V,标准容量3500mA,充电截至电压4.2V,放电终止电压2.5V,标准充电电流1.7A(0.5C),最大充电电流3.4A(1C),标准放电电流0.68A(0.2C),最大放电电流10A(3C),内阻≤40mΩ,重量49g,工作温度-20~60℃,循环寿命达400次。
INR18650MH1
INR18650MH1是一款适用于消费电子、移动储能,电动工具的动力型型锂离子电芯,采用镍锰锂(INR)化学成分,详情见下文:
INR18650MH1 电芯为圆柱体设计,采用蓝色电芯套膜颜色,电芯一侧拥有喷码:
“INR18650MH1 (型号)、 GA048B177N1(出厂编码)及‘+,-’正负极标识”。喷码右侧涂有电芯的使用警告:不要将电芯投掷火源内,电芯用完后要放置专门的电池回收箱内,不可乱丢。
INR18650MH1,标称电压3.7V,标准容量3200mA,充电截至电压4.2V,放电终止电压2.5V,标准充电电流1.55A(0.5C),最大充电电流3.1A(1C),标准放电电流0.62A(0.2C)。
最大放电电流10A(3C),内阻≤40mΩ,重量44.5g,工作温度-20~60℃,循环寿命达1000次。
电池交易网总结
此次我们介绍了LG的两款18650动力型锂离子电芯:分别为INR18650MJ1和INR18650MH1。两款电芯均采用镍锰锂(INR)化学成分,适用于消费电子、移动储能和电动工具。在保持高效的充放电能力情况下,还拥有不俗的容量和循环寿命,确保了电芯在各种应用中的优异表现。
作为目前LG较为主流的两款动力电芯,与之前我们统计的国内电芯相较而言,其倍率属性并不算突出,我们统计的国产18650电芯倍率基本在10C以上,优势巨大。然而LG这两款动力电芯拥有较高的循环寿命,且性能描述十分全面细致。这意味着在电芯的使用寿命更占优势,应用的细分场景更加具体。
总体而言,两款电芯作为样本而言比较单薄,但可以反映出LG作为国际电芯大厂的深厚底蕴,然而,从性能角度,目前国内大厂的电芯产品相较而言并不逊色,某些方面甚至略高一筹,侧面证明中国的电池工业已愈发成熟,令人欣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