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新能源电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人才作为创新的关键要素,其薪酬水平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本次分析涵盖了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20家领军企业,通过对比员工总薪酬、员工总数、员工人均薪酬、研发人员薪酬总额、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人员人均薪酬等关键数据,揭示行业薪酬结构与发展趋势。
国内20家上市新能源电池企业职工人均薪酬情况
(由于各企业年报并未公布电池业务具体员工薪酬及人数情况,本文整理的数据皆为各企业所有员工薪酬及人数。)
据电池交易网不完全统计,规模较小的公司如振华科技能够提供高达26.94万元的人均薪酬,而拥有703,504名员工的大型企业比亚迪,人均薪酬为12.83万元。数据显示,随着公司规模增长,人均薪酬有下降趋势,这与大公司成本分摊及管理策略不同有关。
型企业为吸引人才提供更高薪酬,而大公司,尽管薪酬总额巨大,如比亚迪员工总薪酬为9,027,521.90万元,人均薪酬并不突出,反映了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此外,鹏辉能源和横店东磁等中等规模公司人均薪酬表现中等,显示出企业间薪酬策略差异。
振华科技以26.94万元的员工人均薪酬领先,宁德时代和安孚科技紧随其后,人均薪酬分别为22.98万元和19.28万元,这些较高薪酬水平能够帮助公司吸引高端人才。相比之下,长虹能源的人均薪酬最低,为2.66万元,紫建电子也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规模较小或市场地位较低的公司在薪酬方面的局限。
大多数公司提供的人均薪酬集中在15万元左右,这可以视为行业中的一个普遍标准。总体来看,公司的薪酬策略不仅体现了其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也是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高薪公司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而薪酬较低的公司则需寻找其他方式提升员工满意度。
比亚迪以2,173,937.00万元的薪酬总额遥遥领先,尽管其人均薪酬为21.14万元,较其他公司并无显著优势,这反映了其庞大的研发团队规模。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的薪酬总额分别为742,124.83万元和127,094.37万元,其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也处于中等水平,分别为36.02万元和24.02万元。此外,横店东磁和长虹能源的研发人员人均薪酬较低,分别只有5.20万元和8.36万元,影响其吸引高端研发人才的能力。
远东股份以43.28万元的人均薪酬位居首位,显示出其在吸引和保留研发人才方面的显著实力。宁德时代也表现出色,其研发人员人均薪酬达到36.02万元,反映出该公司对研发部门的重视和投资。相比之下,横店东磁的研发人员人均薪酬最低,仅为5.20万元,这影响其在竞争中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
整体趋势表明,人均薪酬在20万元以上的公司较少,仅有宁德时代、远东股份和比亚迪三家,而大多数公司的人均薪酬集中在10至20万元之间。此外,低于10万元的公司包括横店东磁、长虹能源、鹏辉能源和维科技术,这些数据反映了公司的研发投资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振华科技
振华科技在员工薪酬管理上实施绩效导向策略,将薪酬与个人绩效紧密关联,以激发员工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
数据显示,振华科技员工薪酬总额达196,877.75万元,员工总数7,309人,人均薪酬26.94万元,研发人员薪酬总额18,269.94万元,研发人员1,159人,人均薪酬15.76万元,其员工人均薪酬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在薪酬结构设计上采取市场化和竞争力策略,确保员工薪酬与市场水平保持竞争力,同时通过员工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及内部晋升机制,支持员工的职业成长和技能提升。
宁德时代员工薪酬总额达到2,666,920.39万元,覆盖116,055名员工,人均薪酬为22.98万元。此外,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742,124.83万元,20,604名研发人员人均薪酬高达36.02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宁德时代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投入。
安孚科技
安孚科技秉持公平透明的薪酬原则,实施宽带薪酬制度,明确员工晋升与薪酬增长路径,并特设创新奖励计划,激励员工投身研发,根据成果丰厚回馈。其员工薪酬总额达45,018.82万元,人均薪酬高达19.28万元,研发人员更以人均21.47万元位居行业前列,彰显了公司对人才价值的尊重与投入。
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精心构建全面薪酬体系,涵盖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及股权激励,重视员工长期成长与福祉,提供健康保险、退休规划等全方位福利,以增强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
亿纬锂能员工薪酬总额高达425,233.19万元,人均薪酬15.55万元;研发人员更以127,094.37万元的薪酬总额、人均24.02万元的薪酬水平,彰显公司在研发领域的雄厚实力与对员工价值的深刻认可。亿纬锂能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与领先的薪酬水平,共同构筑了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在薪酬管理上展现精准策略,员工薪酬总额达354,883.53万元,人均15.47万元。尤为瞩目的是,研发人员人均薪酬高达24.70万元,凸显公司对研发创新的深切重视。
公司推行差异化薪酬政策,根据岗位特性与市场行情灵活调整,为关键岗位与杰出人才量身定制竞争力十足的薪酬方案。定期市场薪酬调研,确保公司薪酬水平始终保持市场前沿,有效吸引并留住了众多高端人才。
博力威
博力威匠心打造薪酬体系,针对生产一线员工实施技能等级工资制,激励员工技能精进,收入增长,同时设立培训发展基金,助力员工外部学习与职业成长。博力威员工薪酬总额达30,325.67万元,人均15.12万元;研发人员更是以人均26.41万元的薪酬水平,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彰显了博力威对研发创新的深厚投入与对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
欣旺达
欣旺达薪酬总额达695,365.29万元,惠及47,448名员工,人均薪酬14.66万元。尤为亮眼的是,研发人员以人均17.14万元的薪酬水平,彰显了公司对研发的重视与投入。其薪酬体系紧密关联员工业绩,年终奖、项目奖、绩效奖等多维度激励,促进员工持续超越。同时,公司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灵活工作制度与健康福利并行,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蔚蓝锂芯
蔚蓝锂芯在薪酬管理上展现出高度灵活性与前瞻性,员工薪酬总额达44,013.33万元,人均14.23万元,研发人员更是以人均21.71万元的薪酬水平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公司动态调整薪酬策略,确保员工待遇紧跟市场步伐,同时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蔚蓝锂芯连续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以自愿参与、风险自担为原则,广泛覆盖核心及优秀员工,强化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
珠海冠宇
珠海冠宇秉持市场化薪酬策略,结合行业标准与公司业绩,量身定制薪酬方案,确保高绩效员工获得丰厚回报。同时,公司关注员工生活质量,推出住房补贴、交通补助等福利计划,有效缓解员工生活压力。
珠海冠宇员工薪酬总额高达228,864.60万元,人均13.82万元,研发人员更是以人均15.66万元的薪酬水平,体现了公司在研发领域的稳健投入与对人才的重视。珠海冠宇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伟股份
中伟股份在员工薪酬方面颇具特色。实行梯队化管理,依职位级别和贡献分配薪酬福利,并设有年度调薪机制,保障员工薪酬合理增长。同时,强调团队绩效,以团队奖励机制促进员工协作与整体业绩提升。
据电池交易网不完全统计,员工薪酬总额为185,890.57万元,员工总数13,528人,人均薪酬 13.74万元;研发人员薪酬总额24,989.65万元,数量1,661人,人均薪酬15.04万元。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这种薪酬管理模式既关注个体差异,又注重团队合作,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为企业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远东股份
远东股份员工薪酬总额 115,093.92 万元,员工总数 8,568 人,员工人均薪酬 13.43 万元。研发人员薪酬总额 22,936.77 万元,研发人员数量 530 人,研发人员人均薪酬 43.28 万元。远东股份的研发人员人均薪酬较高,显示出对研发的重视。
维科技术
维科技术员工薪酬总额31,074.78万元,员工总数2,381人,人均薪酬13.05万元,研发人员薪酬总额5,053.00万元,数量528人,人均薪酬9.57万元,在员工薪酬方面有提升空间。维科技术在市场规模上不断拓展,主要产品方向为新能源电池等领域。
在激烈竞争中,人才至关重要。提升员工薪酬,可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员工忠诚度和积极性。尤其对于研发人员,应给予更具竞争力的薪酬,以推动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
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员工总数达到703,504人,员工薪酬总额为9,027,521.90万元,员工人均薪酬为12.83万元。研发人员总数为10,284人,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217,3937.00万元,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为21.14万元。比亚迪在员工和研发人员薪酬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与其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领域的强大研发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密切相关。
赣锋锂业
赣锋锂业,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行业的佼佼者,拥有14,481名员工,员工薪酬总额达到185,655.40万元,人均薪酬为12.82万元。研发团队规模为1,636人,其薪酬总额为24,954.86万元,人均薪酬为15.25万元,整体薪酬水平在行业中处于中下游。
公司在薪酬政策上追求透明度与公正性,通过内部系统公开薪酬制度和晋升标准,确保员工对自身的薪酬构成和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此外,赣锋锂业还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健康和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和额外医疗保险,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福祉的重视。
豪鹏科技
豪鹏科技巧妙融合固定工资与变动奖金,构建激励兼容的薪酬体系,既保障员工基本需求,又激发超额贡献。公司推行弹性工作制,丰富员工活动,促进工作生活平衡。
豪鹏科技员工薪酬总额达82,923.86万元,人均12.78万元,研发人员更是以人均19.96万元的高薪引领行业。这一策略彰显了豪鹏科技对人才价值的重视,结合其市场规模与产品方向,有效提升了技术竞争力与市场地位,为企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能股份
天能股份不仅提供竞争力的现金薪酬,还融合股票期权与长期激励计划,紧密绑定员工成长与公司价值提升。公司关怀基层员工,增设加班补贴与节假日福利,同时秉持“人尽其才,贡献等值回报”的理念,注重人才培养与工作环境优化。
天能股份员工薪酬总额超30亿元,人均达12.66万元,研发人员以人均18.39万元薪酬展现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尽管相较整体投入比例略低,但仍显示出对研发团队的实质性支持。
鹏辉能源
鹏辉能源在2023年不仅致力于员工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各类培训促进工作效率增长,还发布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聚焦主业,强化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并规范运营,全方位提升公司发展质量。
在薪酬管理方面,公司注重绩效导向,运用KPI考核系统量化员工贡献,结合特殊津贴与奖金,激励员工在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上不断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鹏辉能源员工薪酬总额达102,951.38万元,人均薪酬为11.43万元,但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为8.92万元,相对较低,这或许预示着公司在未来会进一步优化薪酬结构,加大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力度。
横店东磁
横店东磁在薪酬管理上,员工薪酬总额达193,481.75万元,人均薪酬为10.51万元,而研发人员人均薪酬相对较低,仅为5.20万元,这可能促使公司进一步思考如何优化薪酬结构以吸引和留住研发人才。在员工管理方面,横店东磁展现出创新与高效,通过“应急三人组”、风险管控卡等安全管理措施及现场管理培训,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还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东磁技能培训学校的建立,为员工的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体现了公司对员工成长的长期投资。薪酬体系上,横店东磁注重公平与稳定,确保竞争力,并搭配多渠道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员工构建了一个既稳定又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生态。
紫建电子
紫建电子尽管整体员工人均薪酬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但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却相对较高,达到11.89万元,显示出公司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公司不仅注重内部管理提升与运营效率优化,还通过技术、工艺、设备的改良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加强研发创新,累计获得多项专利,增强了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紫建电子还建立了智能工厂平台和质量管理系统,优化了生产制造流程,确保了产品质量。在业务层面,公司整合上下游资源,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和海外市场,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长虹能源
长虹能源的员工薪酬总额为7,193.55万元,员工总数为2,704人,人均薪酬为2.66万元。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3,737.16万元,研发人员数量为447人,人均薪酬为8.36万元。长虹能源的员工人均薪酬相对较低。
电池交易网总结
不同企业在员工和研发人员的薪酬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不仅在员工总数上占据优势,其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也位于行业前列,显示出这两家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视。而远东股份、豪鹏科技和博力威等企业虽然在员工总数上不占优势,但其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却相对较高,这与其专注于特定技术领域或产品有关。
整体来看,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薪酬水平与企业的规模、市场定位以及研发投入密切相关。高薪酬往往伴随着高研发投入,这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关键因素。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企业在人才和研发上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增加,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和技术的迭代。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数据来源于各公司2023年年报及相关研报,具体数据可能会因统计口径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