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今能源变革的时代浪潮下,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研发创新是电池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2023年,众多电池上市公司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力度,充分展现了整个行业对技术进步的执着追求与坚定决心。

电池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情况

据电池交易网不完全统计,本次累计统计20家电池上市公司,累计研发费用743.33亿元。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电池行业对研发的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此高额的研发费用表明这些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份额。

其中有15家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同比实现正增长,这意味着大部分电池上市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这一趋势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只有不断投入研发,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立足。同时,正增长也可能预示着这些公司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以及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探索。

在统计的20家电池上市公司中,比亚迪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最大,为395.75亿元,同时研发费用增长幅度最大的也是比亚迪,为112.15%。企业对研发的高度重视将有助于推动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成本,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比亚迪

2023年比亚迪在研发费用方面投入力度极大。年报显示,其研发费用高达395.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2.15%,这一增长幅度超过了同期营收和净利润增速。

高额的研发费用投入展示了比亚迪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进取的发展态势,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升级以及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有助于比亚迪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产品力和核心竞争力,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宁德时代

2023年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达183.56亿元,同比增长18.35%。这一数据体现了宁德时代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

巨额的研发投入也为宁德时代带来了丰厚的成果。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专利9987项,其中境内专利8137项,境外专利1850项。从电化学材料上看,公司在优势的三元电池领域持续深耕,布局超高镍技术持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也发展中镍高电压等替代方案实现成本优化;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积极开拓4C超充的神行电池、磷酸锰铁锂等新型技术优化产品性能,与竞争对手保持差异化竞争;此外,在5C快充、钠离子电池、M3P电池、凝聚态电池、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上也有着广泛的覆盖,最终实现了不同能量密度区间的多种化学体系产品系列,能满足快充、长寿命、长续航、高安全、宽温度适应性等多种功能需求。从结构创新上看,公司则通过CTP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保持产品的能量密度和成本优势,并布局更先进的CTC技术进一步强化优势。

亿纬锂能

2023年亿纬锂能的研发费用达27.32亿元,同比增长26.87%。

公司培养了超过五千人的研发团队,拥有23万平米高水平研究院,已建成19个大型研发实验室和中试线,通过强化成 果转化力度,快速响应下游需求,形成了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 依托先进的科研平台和国际化、系统化的技术团队,公司攻克了多项锂电池核心技术,先后获得5项中国专利优秀 奖、1项广东省专利银奖、3项广东省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1项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 奖,成绩斐然。 

欣旺达

2023年欣旺达的研发费用为27.11亿元,同比减少1.14%。

在专利方面,欣旺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以来,欣旺达新获得专利授权众多,截至2024年8月24日,新获得专利授权已达8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7.5%。这些专利涵盖了电池模组充电电路、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包裹膜、引线组件、电芯、散热壳体等多个领域。

国轩高科

2023年国轩高科的研发费用达20.61亿元,同比增长14.93%。截至2023年12月底,国轩高科累计申请专利8083项,其中发明专利3573项(含242项国外专利),主持及参与标准制定共计75项。

2023年国轩高科在研发上持续投入,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其众多的专利技术涵盖了电芯四大主材、电芯结构设计、电芯加工工艺及设备、BMS、PACK、检测评价、拆解回收以及储能等电池全产业链技术,且在全球多个国家均有专利分布。这些成果不仅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有助于其在全球新能源锂电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天能股份

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的企业,公司深知技术研发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天能股份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持续加大研发费用,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23年,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17.90亿元,同比增长17.30%。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339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24项。同时,天能股份还注重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在未来,天能股份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确保公司在快速发展的电池行业中时刻保持竞争力。 

赣锋锂业

2023年赣锋锂业的研发费用为12.51亿元,同比增长24.17%,主要是因加大了研发费用投入。这一年,公司研发人员从910人增至1636人,增长了79.78%。

赣锋锂业的研发项目涉及不同提锂工艺的研究、多种锂电池关键技术材料的开发以及锂回收工艺的研究等。公司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积极扩充研发人员队伍,致力于改进提锂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保持在全球锂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行业的变化和挑战。例如在锂电池业务方面,积极参与全球前沿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并取得成果,自主开发高安全高比能固液混合动力锂电池等;在锂电池回收业务方面,通过扩充产能及发挥专长继续拓展业务,规划建设相关项目以提高回收提锂产能占比。

珠海冠宇

2023年,珠海冠宇的研发费用投入达11.5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48.9%。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2023年该比例超10%。

珠海冠宇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也推进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的布局。为了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末,其研发人员数量为3504人,同比增长59.42%,致全年研发人员薪酬费用较上年增长70.05%。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充裕的背景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向具备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及交付能力的企业倾斜。公司始终秉承以技术、创新构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产品量产和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15006.6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0.05%,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6.95%。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有效国内专利1742项,其中发明专利528项,实用新型专利1197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拥有境外授权专利17项。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整合。 

中伟股份

2023年,中伟股份的研发费用投入突破10亿元,达10.56亿元,同比增长13.62%,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08%,同比上升0.02%。

中伟股份是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了技术上的优势和成果转化。例如,其三元前驱体单晶无钴技术在业内率先实现大批量稳定供货、高镍技术首家实现90镍系材料国产工业化、四氧化三钴填补4.5伏以上高电压技术行业空白。这些技术成果有助于公司提升产品竞争力,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并满足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不断发展的需求。

横店东磁

2023 年,横店东磁的研发费用达 8.77 亿元,同比下降6.64%。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专利奖) 三等奖;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51项,其中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11项;拥有有效专利1743项,其中发明专利738项。 

远东股份

2023年,远东股份的研发费用总额为7.13亿元,同比增长7.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2%,同比下降0.15%。

公司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智能缆网为主体,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技术优势、高端产品优势、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精耕细作,硕果累累。智能缆网,累计180余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专利680余项,获得中国专利奖4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等标准18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银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电网科技发明奖”、“工信部2023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企业”、“2022年度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40余项,承担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0余项,风力发电用电缆荣获国家单项冠军,进一步夯实行业领跑者地位。

振华科技

2023年,振华科技的研发费用为4.4亿元,同比下降14.69%。

尽管研发费用有所下降,但振华科技一直重视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公司以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链为核心产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加快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强化主责主业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协同效应,做强做大优势产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多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以及CNAS和DLAC检测实验室、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9家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6家子公司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贵州大学等国内院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共同开展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先后在成都、南京、西安、苏州等地成立研发中心,开展电子元器件前沿技术研究。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8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共计申请专利419件(其中:发明专利187件),获得专利授权245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截止报告期末,累计拥有专利1635 件(其中:发明专利453件,软件著作权58件),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200余项。 

鹏辉能源

2023年,鹏辉能源的研发费用为3.70亿元,同比下降14.08%。

面对趋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公司坚定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并坚持市场驱动研发、技术引领产品的发展理念。竞争激烈的市场,对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始终围绕“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进行研发制造。作为行业内具有23年锂电技术积累、13年储能技术沉淀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国家专利近600项,并拥有行业内首批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公司与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长期在产学研领域深度合作,深刻把握电化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并有效帮助公司吸引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公司不断夯实技术创新底色,掌握电池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并非常注重产品品质的极致提升和全生命周期的极致优化,通过技术创新持续实现产品的提质降本,并在生产领域极致追求高效能,提高产品的高良率和高一致性,并在供应链实现高质量管理。

豪鹏科技

2023年,豪鹏科技的研发费用为3.33亿元,同比增长55%。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公司引进优秀研发技术人才,持续加大在新材料、新产品及平台开发方面的投入,同时也有股份支付的因素。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632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127项,境外发明专利2项,境内实用新型专利455项,境内外观设计专利41项,境外外观设计专利7项。其中“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获得第八届广东专利奖,“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含有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获得第九届广东专利奖,子公司2023年获得“深圳市龙华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一支1066人的研发团队,涉及电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公司研发创新由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博士及专家领衔,引领技术持续创新突破。公司坚持立足于前沿科技的探索和挖掘,与香港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研发项目,整合高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将高校的科研理论与公司的产业化能力相结合,开展了固态电池材料开发、高能固态电池开发、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水性低成本高能电池开发、电极界面成膜、过充、DCR仿真分析、锂金属电池等前沿技术的项目研究,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蔚蓝锂芯

2023年,蔚蓝锂芯的研发费用为3.14亿元,同比下降15.6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00%,同比上升0.08%。

公司致力于持续加强研发体系建设,扩充研发团队人员配置,全面提升研究与开发技术水平,形成了涵盖基础材料、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及工艺、设备的全面技术体系,不断缩短与世界顶级同业的产品差距,以技术引领高端化、全球化进程。多年以来,天鹏电源通过持续投入,在高倍率小动力锂电池上,具有领先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天鹏电源目前已形成了兼具NCM、NCA及LFP的锂电池技术与产品体系,尤其是NCA体系的电池研发及制造在国内锂电池领域独树一帜。公司的钠电池和LFP大圆柱继续按计划推进开发,并积极开展半固态/固态电池的技术与产品研究。 

长虹能源

2023年,长虹能源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9%;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9%,相比上年同期上升0.86%。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目标市场和客户产品需求,实施差异化产品开发策略,推进产品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碱锰电池方面,加快碱锰电池深放电、长贮存期、极低漏液率的技术项目开发,持续推进对超高性能碱锰电池正负极配方技术、材料技术和结构技术的研究,产品整体性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锂电方面,加快国际一线品牌客户定制化型号开发进度,储备钠离子、全极耳、大圆柱等前沿核心技术,历时2年研发的21700-5000型号新品,综合性能测试表现优异,率先在国内实现量产。 

博力威

2023年,博力威的研发费用为1.33亿元,同比增长12.19%。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通过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探索,形成了集材料研究、电芯研发生产、结构设计、BMS开发、电池组结构设计等全方位研发体系,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公司坚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申报专利841项,其中发明专利210项。已获授权专利622项,其中境内专利558项、境外专利64项,发明专利45项。 

安孚科技

2023年,安孚科技的研发费用为1.23亿元,同比增长16.47%。

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与相关企业和高校合作,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进中国碱性电池原辅材料国产化进程。公司建立隔膜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的关联体系,开发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碱锰电池用新型高性能隔膜,2023年,联合开发的隔膜已经开始用于生产并推向市场,此外在电池底盖、钢带、胶粘剂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国产化验证,保证供应链安全。公司通过对现有碱性电池产品配方优化、正极成型工艺升级、电镀工艺和镀液配方开发等技术路径,降低由于电池材料成本波动对电池成本的影响,提升了产品成本竞争优势。 

紫建电子

2023年,紫建电子的研发费用为0.96亿元,同比增长26.10%。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设立了专门的研发公司紫建新能源,主要进行锂电池技术的基础研发,各生产基地设立研发部主要进行产品应用相关的研发,包括订单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小试、测试分析、量产技术支持及生产工艺优化等工作,形成了覆盖基础研发、产品设计、工艺创新等全面的综合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公司已组建一支成熟、稳定、专业的技术研发队伍,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且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行业研发经验,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募投项目(含研发中心)的顺利实施,公司将继续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和人才激励体制,不断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201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20项),专利涵盖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耐高温性能、锂电池的电化学行为分析、锂电池化成、极片制备等方面,专利技术应用于公司的全产品线。

维科技术

2023年,维科技术的研发费用为0.87亿元,同比增长12.21%。

公司通过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坚持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和服务。3C数码方面:完成重点客户的极耳中置项目产品开发;聚焦大客户重点项目,优化设计,持续降低BOM成本。小动力方面:强化BMS自主研发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越的电源解决方案;优化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加大战略性研发投入,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构建面向未来的技术优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专利216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136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电池交易网总结

回顾2023年,电池上市公司们以巨额的研发费用投入,书写着行业创新发展的壮丽篇章。这些投入不仅是对当下市场竞争的有力回应,更是对未来能源格局的积极布局。可以预见,随着研发成果的不断转化,电池行业将在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应用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数据来源于各公司2023年年报及相关研报,具体数据可能会因统计口径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